◆ 簡介
寶蓮燈
魚學名日光燈魚、新紅蓮燈魚,英文名為Cheirodco axclrodi,脂鯉科屬,原產南美洲巴西。寶蓮燈魚嬌小纖細,體長約在4-5厘米,是熱帶魚中的珍品。其體側扁,呈紡錘形,頭、尾柄較寬,吻端圓鈍。最明顯的特色是在,身體上半部有一條明亮的藍綠色帶,下方后腹部有一塊紅色斑塊,全身帶有金屬光澤,閃閃發光,游動時特別美麗。寶蓮燈魚性情溫和,宜群養,泳姿歡快活撥,十分討人喜愛。
◆ 體型特征
體長約 4 ~ 5 厘米、紡錘形,側扁。體幅較紅綠燈稍寬。背腹有脂鰭。是嬌小纖細觀賞魚珍品。寶蓮燈魚體呈紡錘形,體側扁,頭和尾柄較寬,吻圓鈍。其口、眼稍大,臀鰭延長,尾鰭叉形。寶蓮燈魚體色艷麗,背部呈黃綠色,腹部乳白色。最顯著的特色是在體側,從眼后緣到尾柄有一條較寬的明亮的藍色縱帶,縱帶下方后腹部有一片紅色斑塊,十分醒目。在光照下,寶蓮燈魚全身閃爍著金屬的光澤,游動時時而藍色,時而綠色,極為美麗。
寶蓮燈是自紅綠燈發現以后最為矚目的脂鯉科小型熱帶魚,為了便于與紅綠燈區別,寶蓮燈又被稱為新紅蓮燈(因港臺地區紅綠燈的俗稱為紅蓮燈)。如果將寶蓮燈和紅綠燈作比較,無論是體型、色彩、生活習性方面都非常相似,但體形略大于紅綠燈,而且貫穿魚體的藍色熒光水平帶較紅綠燈寬且色澤更為鮮艷,腹部的紅色也幾乎覆蓋了整個下半身。
◆ 生活習性
水質:軟水
Ph值:5.5~7.0,弱酸性
食物:投喂水蚤、線蟲和干飼料均可
性情:溫和、喜群居、愛在水的下層游動
性情溫和,游動敏捷,喜歡群居,可與溫和的熱帶魚混養。飼養的水族缸中宜多種植水草。
◆ 飼養經驗
寶蓮燈魚飼養上有一定的難度,對水溫要求較嚴,以攝氏24度最好。水質要求為弱酸性軟水,適宜溫度為攝氏24-26度,光照宜暗。寶蓮燈魚喜在水的下層活動,飼水不需每日更換,三至五日換一次即可,要注意水溫不可波動很大,飼養缸中宜栽種水草,這樣可起遮光作用。其餌料應選一些體形細小的活餌來喂養,這樣可使魚的體色更艷麗。怎樣鑒別寶蓮燈魚的雌雄。鑒別寶蓮燈魚的雌雄主要從外形上來區分,一般來說,寶蓮燈魚的雌魚體要較雄魚寬,腹部顯的膨大;雄魚雖較雌魚窄細,但其色彩要較雌魚亮麗多彩。
寶蓮燈魚6-8月齡進入性成熟期,屬卵生魚類,春秋季節是人工繁殖的時期。繁殖用水要求PH5.6-6.8,呈偏酸性,水溫攝氏25-26度。繁殖缸應置于無強光直射處,缸內置放棕絲等產卵附著物,再放入種魚。受精卵經二十四小時便孵出仔魚。繁殖較困難、繁殖選用600X200X200 毫米的魚缸。水質宜酸性(pH為5.6~8)。繁殖箱中植水草或放尼龍絲,置于光線較暗處,在黃昏時將親魚按1:1的雌雄比放入箱中。通常早晨產卵,卵小而透明。每對親魚可產卵120粒左右,產卵后應立即將親自撈出另養。受精卵約經36小時孵化,3天后可游泳攝食;幼魚生長極迅速,約5個月便可達性成熟,一年可繁殖多次。寶蓮燈性情溫和,喜歡群居游動,可以與其他性情溫和的小型熱帶魚混養。它比較適應弱酸性的老水,吃動物性飼料,對食物沒有過高要求。
◆ 生長繁殖
寶蓮燈6~8月齡性腺成熟。成熟雌魚體幅較雄魚寬,腹部膨大;雄魚的體幅窄瘦,但色彩較雌魚艷麗閃爍。繁殖時,選擇體長5厘米左右的做親魚。受精卵需要附著在魚巢上孵化,所以,繁殖缸內要放入金絲草或棕絲,也可鋪設在箱底。水質要求偏酸性,水溫25~26度,魚缸置于無強光直射處。受精卵也需要在昏暗的環境下孵化,經24~36小時后孵出仔魚,再經24~48小時,匍匐在魚巢上的仔魚體內的卵黃囊消失,開始游動覓食。 寶蓮燈魚是一種小型熱帶魚。身長4厘米左右,身體兩側各有一條深蘭色條紋,眼睛有一塊金色斑,可以發出金屬光。背鰭、腹鰭、胸鰭均透明,但能發出蘭色熒光,尤其在黃昏時,如星光流動。但如果長期在黑暗中,熒光會暗下來。不適合與大型魚類混養。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上游樹蔭下比較平靜的水域。寶蓮燈魚對水溫水質要求不太嚴格,在水溫為21-30℃均可生長,對餌料要求也不嚴格,喜好成群活動。寶蓮燈魚繁殖期間需要遮光,孵化卵和魚苗都需要在陰暗的環境中生長。
但是寶蓮燈魚對水溫要求較嚴,以 24 ℃ 為最好,適宜范圍為24 ~ 26 ℃ ,光照宜暗。它是一種底層魚類,喜歡在水的下層活動,3 ~ 5 天更換一次水即可,不宜換的太勤,水溫絕不能時高時低,波動太大,要有調溫設備。飼養寶蓮燈魚的魚缸應多種闊葉水草,以遮擋強光,為其創造較暗淡安靜環境。寶蓮燈魚膽小怕事,所以千萬不要人來人往,有大的聲響驚擾。應選一些體形細小的活餌來喂養寶蓮燈魚,那樣它的體色會更加金光燦燦。寶蓮燈魚屬于草上產卵魚類, 6 ~ 8 個月齡性腺發育成熟,春秋季產卵。雄魚窄細,體色鮮艷,雌魚寬肥,腹部膨大,體色略暗。繁殖水溫為 26 ℃ ,水質為弱酸性,繁殖缸底應鋪一層金絲草,將缸置于光線較暗的地方,或用報紙等將光線擋住,只留微光,再往水里加少許食鹽,加入1/3的蒸餾水,以刺激親魚發情。將經過挑選的親魚按雌:雄 1 : 1 的比例,在晚上放進產卵缸中。第二天早晨,親魚就開始發情,經過一番追逐后,雌魚將卵產在金絲草上,雄魚同時在卵上射精,使卵受精。產卵要經過數小時,每尾雌魚可產卵 250 粒左右。產卵結束,應將親魚撈出,以免它們吞食魚卵。受精卵經過 36 小時左右即可孵出幼苗,幼苗再經過 36 小時開始游動覓食,這時應喂“洄水”,同時再添加少量食鹽進行消毒,并可逐漸讓幼魚見光,15天后改喂小型魚蟲,以后逐步進入正常管理。寶蓮燈魚一年可產卵多次。
◆ 購買方法
買魚的方法是望、聞、問、切。因為魚店里的魚是“百家魚”,也就是各個養家缸里不同的魚和不同的水質都在短時間進入了零售店的缸里,這些魚本身就都帶有一定的寄生蟲和細菌。如果沒有過好水就進缸,一般魚店的人只泡缸不過水,那么不同的水質會將這些寄生蟲和細菌從魚的身體里激發出來,還有就是不同的水質突然的變化讓魚無法適應,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沒有過多的癥狀但總是無故的死魚,魚店的人是魚隨死隨撈,如你不仔細觀察是很難看見的,這也是為什么養家手里的魚一點都不值錢而到了零售店價格卻翻了7-8倍的原因之一。
為什么在魚店里買魚時最好要望、聞、問、切。先說望從魚店里買魚的時候不僅要看魚還要看缸里的水看過濾系統,這是因為影響魚健康生長的最重要因素是水和過濾系統,你只看魚,短時間是看不出來什么的,除非你不走、不吃也不喝一看看三天。所以不要一看到喜歡的魚簡單的看了看就立刻買(除非是極稀有的),一般買魚在一個店要看兩到三周,有的則要一月,盡管這樣很累也麻煩,但這樣買回的魚健康率在90%以上,時間是搭上了,但能省了不少麻煩,還有就是和魚店的老板能混的很熟,方便以后的購魚。這樣魚在它們的店里如能生活兩周至一個月以上且過濾系統良好的話,就證明魚店的水養得不錯,魚也逐漸適應了,這時大家會說了,究竟怎樣看過濾系統和水質呢?望第一要看水的清澈度,如水的透明度很好,魚卻藏在一些角落里,這是因為魚有非常強的緊迫感主要是對水質及環境不適造成的,而水不是很清澈,但魚卻很活潑并索食欲望強烈,就說明魚已完全適應了缸中的水質及環境。
缸里和過濾棉上有無大量魚的糞便和剩余餌料也是很關鍵的,糞便較多則是好事,證明魚的新陳代謝很好,過份干凈缸里面的魚建議不要去買,缸中餌料有剩余則證明魚的索食欲望不是很強(魚店的人是不會把喂魚的食量加大的)。除非是草缸,否則正常的水質應是清澈透明且不會偏色的。
如水如發黃則有可能用了呋喃類藥物正在治細菌性疾病;水發藍綠色則有可能用了亞甲藍或孔雀石綠治療水霉、白毛等病。有些藥如硝酸亞汞是無色的但有些刺鼻,所以就要用聞這里的聞不僅是聽魚店老板對魚的介紹還有就是你要用鼻子去聞,聞缸中水的味道或在確保你的手中無其它味道的前提下用手指沾一些水,吹干后去聞。最好的水質是帶有一點淡淡的腥味,一點沒有或很濃則證明水中的生態系統沒有建立或已崩潰。這能為你挑好魚幫很大的忙。
問是最簡單地了,這其實是你考察魚店老板的人品、水平和信譽的時候,有時可能你還要故意說錯一些東東,看他是否為你糾正,關于這點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我們就不作過多的討論了。切,魚也有脈嗎?不是切魚脈,這里的切是指動手,也是我們用實踐來檢驗真理的重要手段了。
首先動手摸一摸裸缸的缸壁或缸內其它的器械,如有一點滑膩膩的感覺,則證明魚的新陳代謝較好,但絕對不應該是一摸感覺很多,過多實際是亞硝酸鹽含量過高的表現,當然你取一些水回家,自己測一測也行;用手摸一摸過濾棉,或看一看出水泵的周圍,如果有象鼻涕一樣的東東,有則證明水質相當不錯,富含營養。方便的話帶一點PH試紙是最好的。買回去后用剛才介紹的方法進行過水即可。還有就是如真要去買魚的時候最好不要選擇節假日時候,這個時間也是魚店大量上魚的時候,也就是魚的危險期,買回去的成活率較低。
◆ 常見疾病
錨頭蟲(錨頭鳋)
(一)、感染的跡象。雌錨頭蟲,它們是寄生蟲,當它們粘在魚體上時,根據它們蠕蟲關的外觀很容易被辨認出來。春季在身體自由端有兩個大約3毫米的卵囊形成時,它們最大長度達到大約20毫米。
(二)、感染詳述。 盡管錨頭蟲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們根本不是蟲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橈足類的甲殼動物。和大多數甲殼動物一樣,它們的成熟要經過幾個幼蟲期。春季從卵孵化出來的第一幼蟲自由游動,直到它們發現一個合適的寄主并使自己貼在鰓上。一旦貼上,它們就進入不游動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蟲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狀態。然后交配過的雄性又使自己貼在寄主魚身上并發育成蠕蟲狀態的寄生蟲。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們可能死亡或繼續產幾次卵。寄生蟲死亡時,留在魚皮膚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由此魚類不能痊愈。
(三)、推薦的治療方法。 錨頭蟲深深地刺穿到魚身體組織里之后,使自己牢牢地貼在魚身上。人們可以逐個地把成年的蟲子摘下來,但是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而且對魚有潛在的危害。使用3%的鹽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蟲子從一條條魚身上除掉。水族箱處理劑也能殺死成蟲。池塘里,重復使用抗原生動物處理劑能殺死幼蟲。使用敵百蟲也可以殺死成蟲。
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蟲,也被認為是皮居莖雙穴吸蟲和其他品種)
(一)、感染的跡象。黑色或褐色的小斑點,達2毫米寬,出現在身上和鰭上,有時也出現在眼睛上和嘴上。
(二)、感染詳述。斑點是含有幼蟲期的腸吸蟲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蟲,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幼蟲期也被稱為皮居船形吸蟲。成年期的蟲子生活在水鳥的腸內,水鳥是吃了藏匿著幼蟲的魚而受到侵擾的。在水鳥的內臟里,包裹著每一個幼蟲的膜散開,蟲子在幾周之后發育成熟。成蟲產的卵在鳥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發育成片自由游動的幼蟲,幼蟲寄生于水螺身上。幾周之后,寄生蟲離開水螺并開始了寄一開合適的魚類寄主的又一個周期。當寄生蟲達到大約1毫米寬時,每個蟲子身體上生出一層黑膜,在皮膚下形成獨特的斑點。輕微的黑斑病傳染對魚沒有什么傷害,因為生活周期,環境條件復雜,是不會使黑斑病從一條魚上傳染到另一條魚身上的。
(三)、推薦的治療方法。新型抗寄生蟲處理劑能殺死寄生蟲,但是黑斑點一旦形成,就會留下痕跡。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蟲的生長周期,通過確保水鳥不靠近池塘或水族箱,并且沒有被寄生蟲寄生的螺出現的方法。
昏睡病
血鞭毛蟲—昏睡病(隱鞭蟲,包括錐槳蟲和錐體蟲)
(一)、感染的跡象。傳染上隱鞭蟲的魚無精打彩并且游動不正常,魚變得消瘦,眼睛凹陷,魚鰓發白(說明缺少紅血球)。受到嚴重侵害的魚死亡。錐體蟲看來是相對不致病的,并且不會產生如此嚴重的癥狀。
(二)、感染詳述。隱鞭蟲和錐體蟲都是具有茸毛狀鞭毛的單細胞生物體(原生動物),因此得學名“鞭毛蟲”,它們作為寄生蟲生活在血液里。有危害的隱鞭毛蟲有兩根鞭毛,而完全沒有危害的錐體蟲只有一根鞭毛。要在血液涂片上看到這種寄生蟲,需要用到少300倍的顯微鏡。兩種寄生蟲都是經第二寄主—水蛭傳播的。鞭毛蟲無害地生活在水蛭的腸內,水蛭叮咬時將其傳到魚身上。
(三)推薦的治療方法。還沒有發現能有效防治觀賞魚身上血鞭毛蟲的化學處理劑。由于只有受水蛭侵襲的魚受傳染,因此只需要取出受傳染的魚并且除掉水蛭。但是在水族箱里這樣做相當容易,而在受到傳染的池塘里解決這個問題要困難的多。
斜管蟲
(一)、感染的跡象。受侵害的魚在硬物體上摩擦,合攏鰭。皮膚上覆蓋著發白的藍色不透明體,尤其是在關部和背鰭之間。如果鰓部受到侵害,呼吸的頻率顯著加快。在感染的晚期,皮膚表面腫脹然后脫落。
(二)、感染詳述。斜管蟲是纖毛蟲,一種單細胞的、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生物體,不均勻地覆蓋著茸毛,茸毛推動蟲體在水中前進。使用中等倍數顯微鏡能看到斜管蟲,但是必須迅速采到標本,因為斜管蟲在魚死后兩小時之內就離開了魚體。這種寄生蟲首先侵襲受了傷的魚,但是在擁擠的環境條件里傳染到健康的魚。斜管蟲病使魚變得非常弱,嚴重的病例能對鰓造成長久的損傷。斜管蟲靠細胞分裂繁殖。
(三)、推薦的治療方法。如果魚比較強壯,對淡水魚類最好的治療方法是用3%的鹽水浸泡,讓魚呆在里面直到它們蜷縮起來,然后迅速地把它們放回到它們自己的水族箱里。作為一種替代并且刺激性小治療方法,是將魚放入1%的鹽水中呆10-15分鐘,然后把魚放回干凈的水里,治療熱帶魚溫度最好在28-30度。或者可以使用新型抗寄生蟲處理劑。如果寄生蟲留在沒有魚的、溫度在30度的水族箱里大約5天,它們就會死亡。但是還必須治療魚體上的寄生蟲。
云眼
(一)、感染的跡象。魚的一只或兩只眼睛變成有云霧覆蓋狀并且呈現發白色的外觀。魚可能顯示出緊張的跡象,并且魚體的顏色不正常,或者它們的行為舉止和正常的魚一樣。
(二)、感染詳述。引起云眼有多種原因。如卵甲藻病和隱核早蟲病,以及魚結核病的跡象。但是,非特種細菌傳染常常是引發云眼的原因。
(三)、推薦的治療方法。確定出現問題可能是原因并盡快治療,以防危害到神經系統。如果是寄生蟲傳染(例如卵甲藻病),使用相應的治療方法。如果發病的根源是細菌,那么使用含有抗細菌復合物的處理劑如苯氧基乙醇或呋喃那斯進行治療。保持良好的環境,尤其是采用干凈的水,能使云眼的發病率降到最低,因為臟水能成為引發因素,因此要往水里加少量的食鹽有助預防。
水霉菌
魚真菌病—水霉菌(水霉菌和棉霉菌)
(一)、感染的跡象。感染的明顯跡象是棉絨狀的贅生物,通常是白色的,但也有時是發灰的黑色到綠色。真菌通常從軀干開始,但是也可能起源于有某個損傷的部位,它能擴散而侵害鰭、嘴、眼睛和鰓。
(二)、感染詳述。真菌是生長在死去的有機物質上的植物。典型的真菌體,或菌絲體,由非常纖細的絲狀物或外菌絲組成,外菌絲刺穿死去的或腐爛的組織駝過它們的細胞壁直接吸收營養。因此,盡管真菌孢子在水中出現,但是健康的魚能抗感染。孢子從某些外菌絲膨脹的頂端釋放出來,靠兩根鞭毛自由游動,直到它們習落到合適的組織上,并開始長成另一個真菌團。真菌僅侵襲已經受傷的魚,或某方面弱的魚。如果侵襲看起來像是自發出現的,有可能是因其他原因而受損害的組織的第二次感染,,例如被皮膚吸蟲損害。在這些病例里,真菌和初次感染都需要治療,如果不治療真菌能死掉。受損害的或未受精的卵尤其容易遭受真菌的侵襲,而產生的同一團卵里健康的卵可以正常孵化。把帶有真菌贅生物的卵轉移走,以保護健康的卵在它們的發育中免受牽制,常常是明智的做法。
(三)、推薦的治療方法。在水族箱里,通過檢驗水是否處于良好狀況,水是否處于適合的溫度,并且水是否不太偏堿性(淡水水族箱最好是PH7.2),可以預防可能發生的傳染。很多處理劑被推薦使用,但是其中有些有嚴重的不利因素。鹽水浴是淡水魚類疾病傳統的治療方法,但是會引起不適當的刺激,需要經常變換方法,而且單獨使用不是特別有效。亞甲基藍對輕微的病例有效,但是規定的用量會使水染上顏色,給持續檢查病情的發展造成困難。可以把也孔雀綠涂在感染的區域上。有幾種新型專用處理劑,這些處理劑通常對抗真菌有效。
在池塘里,真菌通常出現在春季,當魚最弱的時候,或產卵之后變得受損傷的時候。在潮濕或寒冷天氣開始之前,投喂平衡好并且有營養的餌料給魚“催肥”,并且保證水的PH在6.5-7.8之間,這樣有可能減少真菌傳染的機會。已有供池塘使用的專用真菌處理劑。但是根據環境條件,最好把受傳染的魚轉移到能保持更穩定條件的合適的容器里治療;冷熱懸殊會降低藥物治療的效果,并促使進一步傳染。例如做老式的洗浴,一定要小心地把魚轉移到一個大容器里,容器里盛滿經過除氯處理的水或陳水,理想的做法是向水里充氧。要不惜任何代價避免對魚造成不適當的刺激。轉移魚的時候,用棉絨擦掉魚體上的真菌贅生物。